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寶華寺佛學講座 細述菩薩修行階位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寶華寺佛學講座 細述菩薩修行階位

【人間社 林小玲 高雄報導】 2024-12-26
佛光山寶華寺於12月22日舉辦佛學講座,禮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宣講「《十住經》菩薩道的修行指南」,講述金剛藏菩薩在這部經的現身說法,反應菩薩道的修行,從初發心到成佛的過程如何達到圓滿的悲智雙運。住持覺來法師帶領信眾逾180人一同聆聽法益。

妙光法師表示,《十住經》的譯者為鳩摩羅什,源自《華嚴經》的〈十地品〉,細述菩薩修行的十個階位。「菩薩安住十地,心離一切動搖,具足清淨信解,乃至佛地」,強調菩薩安住於每個修行的階段,內心安住,直到成佛。

妙光法師提及,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.蘭卡斯特一生鑽研漢文《大藏經》,深刻理解佛法的般若智慧與空性。法師分享,為了編撰《佛光大辭典》英譯本,率領團隊前往佛光山西來寺,向蘭卡斯特請教如何將漢文佛典翻譯成英文,教授為團隊上了12堂《十住經》課程。

妙光法師講述,金剛藏菩薩的沉默,就像《十住經》的經義,「十方大菩薩眾來會,悉皆安住不退轉地,離諸疑悔,歡喜清淨,聞此法門」。舉出蘭卡斯特不小心跌倒導致粉碎性骨折,需住院復健。他以為跌倒是因為傲慢心所致;治療師則回說,從物理角度,肌肉的動向跟身體自然衰老的過程而言,腳沒力,身體會順著自然法則被吸到地面去,所以導致跌倒是地心引力,而非傲慢心。

蘭卡斯特聽完豁然開朗,表示自己一生研讀《大般若經》,是智慧最高的圓滿,照見世間實相,明白世間萬法皆空的概念,面對外境的「稱、譏、苦、樂、利、衰、毀、譽」,都應該要抱持空性的心來面對,但面對自己老病時卻變得執著,而忘記要把佛法應用在生活當中,學會接受身體的老化跟變化,而放下「我」對「身體」的執著,自然的接受拐杖為身體的一部份。

「金剛藏菩薩敘述歡喜地、離垢地、發光地、燄慧地、難勝地、現前地、遠行地、不動地、善慧地、法雲地等十地,為一切佛法的根本」。妙光法師表示,歡喜象徵發起無上菩提心,而法喜充滿,斷除身見、戒禁取見、疑見等三結,進而得到內在的力量。

妙光法師最後以「菩薩摩訶薩住是歡喜地,多喜、多信、多清淨、多踴躍、多調柔、多堪受、不好鬥爭、不好惱亂眾生、不好瞋恨」,勉勵大眾從中選擇一樣,當作自我努力的目標。
12345678910第1 / 207頁
追蹤我們